
2024年人口出生數是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之一
文章來源:通和投研發(fā)布時間:2025-01-10
2024年已經過去了,此前因“龍寶寶”而被看好的2024年新生兒數據怎么樣了?2024年,中國生了多少娃?雖然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官方數字,但現實也許并不如預期那么樂觀。2021年之后,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已經轉為負數了。當前,人口問題已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中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最近,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 2024 版》的中方案預測,中國2024年出生人口預計為882萬人。這一預測是基于當前的生育趨勢、人口結構、以及可能的政策變化等因素綜合分析得出的。對比過去看聯合國的預測數據還是比較準確的,這也意味著,“龍寶寶”可能還是沒能挽救國人低迷的生育意愿。當然真實數據還沒有出爐,但如果被寄予厚望的“龍寶寶”數量真的不如2023年的新生兒,那么中國的人口問題的嚴重程度真的可能要超出大家預期,并對未來經濟前景構成很大壓力。
對于人口問題我們有過認知的轉變,在中國改革開放前,中國并沒有實行市場經濟,經濟發(fā)展水平也較低。增長過于快速的人口對就業(yè)、實現溫飽構成非常大的壓力,所以人口是負擔是全社會普遍的認知共識,但當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并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后,憑借人口紅利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國經濟出現了巨大的提升,所以時至今日我們的認知人口從負擔變成了寶貴的資源。在科技加速發(fā)展的時代,社會經濟發(fā)展推動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少數天才貢獻力量更大,但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更龐大的人口基數才能出現更多的天才。而且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受過有質量的教育,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過去難以想象的,所以現代社會人口增長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遠超人們想象。在過去,傳宗接代、繼承香火是中國社會的基本觀念之一。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人不再將這一觀念作為生活的核心目標。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快速的經濟發(fā)展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化,使得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面臨挑戰(zhàn)。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生活壓力、時間成本的問題,更是觀念的變革,或者說是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改變。現在的年輕人,更多的是將自我實現作為生活的主要目標,對生育的看法也趨于理性。他們開始理解,選擇不生孩子,并不等于拋棄社會責任或“自私”,而是對個人自由的追求。所以年輕人做出的理性選擇對社會整體性構成了傷害,如何能夠讓年輕人把生孩子重新成為理性選擇是擺在決策者面前最大的考驗之一。